衢州木业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名称:上海申猴木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施经理

手 机:135 2406 5555

招商热线:135 2406 5555

传 真:0512-56750006

网 址:www.Lifangmi.com

地 址: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市金港镇山北村S338-117段(申猴木业)

衢州七里山塘河,古桥传奇知多少

发布日期:2014-10-07 作者: admin 点击: 8437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苏州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独具苏州街巷特征。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河上原有大小桥梁40座,现存19座。

  山塘古桥的形成,是与山塘地域的治理开拓紧密相联的,早在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在虎丘(山塘)与阊门之间开凿河渠,并治河筑堤为武丘路,后称白公堤,即闻名遐迩的七里山塘。“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道路的形成,河的疏浚,桥梁的架设,促使货畅其流,商业鼎盛,民居稠密。在漫长岁月中,令人神往的古桥,发挥了独特的功能。虽然几经历史沧桑,不少古桥已消失,但由于前人对桥梁的不断重建、修建、改建,使不少古桥一直保存至今。当然有的已改为平板桥、钢筋混凝土梁桥(如渡僧桥、山塘桥等)。横卧在古老的山塘河上桥梁尚有: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西山庙桥,共七座。纵向建在古朴的山塘河上桥梁还有八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万点桥。而新民桥既横跨山塘街,又横跨山塘河。正好是“横七竖八”。

  古迹仅存的三孔拱石桥

  普济桥位于苏州阊门外山塘街,跨山塘河。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桥侧有康熙四十九年所建普济堂,因以名桥(今社会福利院),“济”字有助困扶危和渡诃的双重含义,以普济为桥和善堂取名,寓意更深。而普济桥为苏州市区仅存之三孔拱石桥,横跨山塘河,高大巍峨,气势不凡。1982年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历经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重修。此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直度)高4.37米,桥面中宽4.05,堍宽4.8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均按中孔的十分之六递减。拱券内壁刻有“放生官河”、“宪放生河”与捐款人姓氏。桥墩下部厚度仅0.9米。全桥以花岗石构筑,栏板以青砖砌置,以长条石压顶,间以石望柱,桥栏两端以抱鼓形桥枕收尾。桥面中心置轮回纹雕花石板。两端石砌踏步,分别为26级、30级。中孔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柱镌联。桥东为“东望鸿城(即苏州),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桥西为“北绕山塘,水驿往来通陆墓(今陆慕);南临路轨(即铁路),云车咫尺到梁溪(即无锡)”。联句点明了桥所处地理环境和水路走向,表明此桥之气势与重要;并生动地描述了该桥四周的自然景色。

  1986年苏州市ZF所立重修普济桥记碑所录桥联仅剩一副。而重修普济桥记碑亦遭破损。该桥高大,并有三个桥圆洞。桥栏柱石阴刻“男普济堂董捐修”,“民国乙丑夏重立”。“男普济堂董”,即清末探花、书法家吴荫培(1851-1931)。桥身还刻有“禁捕”两字,系苏州环保标志的重要史证。普济桥与横跨在山塘河支流庄前浜上的小普济桥构成桥中桥的独特景色。小普济桥本名同善桥,又名庄前浜桥,是三节低栏的石板桥。普济桥中间的圆孔正好把三个方孔的小普济桥借景入画,呈现出可与周庄相媲比的双桥美景。其他三座为通贵桥、星桥、西山庙桥,均系单孔拱形石桥。选料严格,工艺讲究,似飞虹临水,为山塘增色。可惜如今周围环境杂乱、高层民舍林立,亟待整修。

  通贵桥,单孔石级拱桥,在明弘治年初建。清顾公燮《丹午笔记: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五色云呈现桥上,故又名瑞云桥,崇祯、乾隆、光绪年间重修。该桥横石、竖栏前后均刻有“里人吴三复重建”等。星桥,亦系单孔拱形石桥,在明成化年重修,桥栏刻同治五年六月里人捐资重建。另有颇负盛名的桐桥,建立时间较早,原名胜安桥,曾为山塘高的单孔拱形石桥。1964年拆除。旁宋代始建的观音阁仍在。西山庙桥,原名元庆桥,因桥堍有西山庙而得名,是山塘西端后一座单孔石级拱桥。清康熙、咸丰年间与1992年重修。桥东侧阳刻桥联:“跨水虹粱新结构;合流虎阜抱潆洄”。

  相映成趣的孪生双桥

  山塘街西端,跨山塘河支流,有青山桥和绿水桥两桥,两桥相距不远。两桥名称对偶、形状大小相同,近距百步。相映成趣的隔河对岸的同善桥和引善桥亦同样如此。只不过前者为单孔砖栏桥,后者为三节石栏桥。

  青山桥在普济桥西,旧名白云桥;绿水桥距青山桥仅数十米,旧名普福桥。这两座桥前靠虎丘山,傍依山塘河,这里风景优美,有“云霭水竹,田晦波池,塔影钟声,与茅屋炊烟相映带,宛然碧水丹丘”之说。真是山清水秀,一片风光,故将桥名取名为“青山”、“绿水”,以符其景。青山桥始建于宋代,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系石板桥,跨度2.35米,宽3.10米,长3.50米。绿水桥于明万历二年(1574)、清嘉庆三年(1798)、同治五年(1866)重修,也是石板桥,跨度、长度和宽度与绿水桥完全一样。两桥的造型也相同,均为石柱,砖砌桥栏,青砖白缝,显得古朴厚重。由于年代久远,桥身虽已苍老,但古风犹存,令人爱怜。

  山塘街上的桥有个特点,均横跨山塘河支流,而桥的两堍都连着山塘街,青山、绿水桥也是如此。这两座桥虽然不大,但颇有名气,主要是桥名起得好,“青山”、“绿水”,很富有诗情画意。旧时,桥边停着画舫,供游人游赏山塘河,或观赏虎丘景色。

  据清代郑澍若的古代短篇文言小说集《虞初续志》记载,绿水桥畔还有个类似“人面桃花”的故事:有个少女叫沈飞香,住在山塘街绿水桥边,知书达礼,颇有姿色。杭州渔塘有个秀才叫花栩,来到苏州山塘街游玩,忽见门内有个少女,姿容端正,一见神往。他装作迷路,向一老太问讯,并表达对少女的爱慕。次日,花栩再往,老太拿了一封信函,送给花栩。花栩拆开一看,却是少女写的两首诗,其一云:“门前杨柳淡烟笼,夹岸桃花树树红。却喜出门南向望,郎舟移向小桥东。”其二云:“淡著罗衫春暮初,与依相见赠琼琚。郎来行尽山塘路,绿水桥头是妾居。”花栩也答诗以谢,并由老太引见,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临别时,约定明年秋日再会。第二年,花栩赴京赶考路过苏州,再到山塘街绿水桥边。这时少女思念花栩成疾,卧病在床,闻花栩到来,高兴地扶病出见。可惜的是,待花栩考毕回来,少女已经谢世三日了。

  青石狸头的神奇传说

  民间传说七里山塘的“七里”不是指这条路的长度,而是指这条路上有七只石狸头,它是刘伯温为破山塘河的“龙气”而特意雕立的,而且与山塘街古桥有关。

  相传,明朝初年刘伯温来苏州时,感到山塘河长贯卧伏在白堤前,状如巨龙,善于阴阳占卜的刘伯温预感到将与朱元璋争江山,要出真龙天子,他就施法在山塘桥至西山庙桥沿途的七座石级拱桥对直处分别设置了一只青石狸头。青石狸状如卧龙,设置七只石狸猫头在山塘街上,并分别予以名号传说七狸有千斤巨锁之功,能牢固地永久锁住龙身,朱明江山就可传至万世万万世了,并赋予美名“美仁狸”,在山塘桥畔;“通贵狸”,在通贵桥畔;“文星狸”,在星桥畔;“彩云狸”,在彩云桥畔;“海涌狸”,在青山桥畔;“分水狸”,在西山庙桥畔;“白公狸”,在普济桥畔。据说这七只狸有千斤巨锁功能,能牢固地锁住龙身,刘伯温以破坏风水,达到整治目的。当时,在这些桥堍都有一家豆腐店,据说为狸喜食豆腐而专门设置(狸至三更深夜出来觅食)。从那时开始,人们到虎丘去从山塘桥起点狸到西山庙桥止,点到第七只狸时已到虎丘。即民间所说“七狸山塘到虎丘”。《苏州文化丛书》中《千年阊门》一段写道:“山塘街习惯上都说是七里山塘,于是都误以为从阊门外渡僧桥到虎丘正山门的这条街长有七里,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一条山塘街精确计算,不足七华里,它的正确说法应是‘七狸山塘’。这条街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七个石雕狸猫头,‘七狸山塘’由此得名,后来讹传为‘七里山塘’。至于这条街上为什么耸立着七个石狸猫头,至今尚未有所考证。”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山塘街上的狸猫头只剩下一只了,在桐桥堍对面一家小烟纸杂货店门前……可惜如今均已消失。唯有通贵桥、山塘桥堍各置一只仿制的石狸猫头,高度比原状增一倍。如果说这七座桥是刘伯温为锁住山塘河而造的,而刘伯温是元末明初人,而七座桥中至少有三座桥(山塘桥、彩云桥、望山桥)早在宋代就已经存在,见宋代范成大的《吴郡志》。将七只石狸分别和七座桥对号入座,其中两处对得有问题:白公狸应对白公桥,而不是普济桥,因为普济桥建于清康熙年间,但白公桥又不是跨河横桥,而是山塘街的街身竖桥;海涌狸应对望山桥,而不是青山桥,而且青山桥和白公桥一样,也是街身的一座竖桥。既然是竖桥当然无所谓锁住河身了。但作为民间传说也不必过分较真,何况民间传说寄托着广大人民的愿望。据悉有人曾亲眼见过第八只石狸,在不是横跨山塘河桐桥堍间。

相关标签:

在线客服

13524065555

1352406555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