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木材知道

联系我们

网站名称:上海申猴木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施经理

手 机:135 2406 5555

招商热线:135 2406 5555

传 真:0512-56750006

网 址:www.Lifangmi.com

地 址: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市金港镇山北村S338-117段(申猴木业)

太原清宫圆明园家具初探

发布日期:2012-03-04 作者: admin 点击: 9458

清代的宫廷家具,主要包括清王朝为配置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以及各地行宫而特别制作的家具。这些家具大多都是在康、雍、乾三位帝王的直接参与下,由宫内的中西方艺术家亲手设计,由选拔自广东和江南有绝技的工匠高手精心制作而成。清代宫廷家具的制作是一项长达百年的宏大工程…。

  清宫家具重要的成就是,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一个结合中西方文化元素并有鲜明的睛代特征的独特的家具体系。在受到皇权专制因素制约、“恭造”风格限定的范围内,中西方艺术家具在艺术、工艺和功能之间达到完美平衡的经典之作,殊为不易。

  当今,清代宫廷家具的艺术水准、工艺价值及历史地位已被世人所公认和接受。而历劫幸存至今的佳品,必然不会很多。清宫家具亦是如此。虽然清代宫廷家具的制作活动曾延续百年之久,但由于几乎每件(套)家具都属于精心的原创之作,从设计到完工,大多都要经过式样构思、绘制画样、制作纸样和木样的过程,一些重要的大件家具还要呈送帝王御览,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后经帝王批准方可正式制作。故此,清宫家具的数量原本就不是很多,能流传至今的就更为弥足珍贵。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鉴赏和收藏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潮。几十年间,流散的珍贵明清家具逐渐被世界各地的公私博物馆和收藏家所收藏。自八十年代起,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国内新一代的收藏家们又对清代宫廷家具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在不长的时间内,几乎将散存大陆民间的这类家具搜求殆尽。九十年代以后,已鲜有机会再见到新露面的整件完好的清官家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连残损的清宫家具,包括残存的某个家具部件、某片雕饰件都越发珍贵,也难得一见了。

  2000年秋,悦华轩主人来京,带来了一些家具的照片。这些家具是其家族两代人以锲而不舍和披沙沥金的精神,在几十年内搜集的藏品。其中的几件具有典型的清宫家具特征,不禁令人眼前一亮,它们很可能是当年圆明园之遗物。笔者依据历史档案、清宫绘画和传世的清宫家具,试就圆明园当年所配置的家具的整体风貌和特征,作些简浅的探讨。

  首先,我们知道,自康熙中叶起,造办处的家具制作活动一直延续了近百年,打造的家具主要陈设于紫禁城和圆明园。档案亦显示,当年造办处木作有两处工场,一处设在紫禁城内,另一处就在圆明园内。查考档案能够感受到,当年木器营造活动的重点更侧重于圆明园。圆明园的总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与紫禁城大致相当。紫禁城内现存家具两千多件。据此推断,到乾隆后期,圆明园内陈设的家具应该不会少于紫禁城。

  紫禁城虽也遭受过列强的入侵,但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破坏性劫难。整体而言,当年陈设的家具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因此,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清宫家具,相信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圆明园流散出去的,当然其中也有一部份是清代各地行宫的旧物。在北京地区,还散存一些有伤残的清宫风格的旧家具,是在五十年代初由故宫博物院淘汰处理掉的。

  通过对这些故宫之外的清宫家具,包括不少残损的家具、零散的部件以及一些饰件的观察和研究,将其与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清宫家具加以对比,再对照绘有圆明园家具的清宫绘画(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等),并参阅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清官陈设档等档案数据,我们不难整体勾勒出圆明园家具的主体风格,并归纳出其所具有的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典型官造风格

  官造风格是故宫和圆明园家具的主要和共同的特征,也是鉴别和判定社会上流散的家具是否为圆明园旧物的重要的依据。

  对于清宫家具的官造风格,笔者曾撰《清代宫廷紫檀家具的主要特征》一文(见《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加以论述。此文按照清代宫廷家具的两个制作流派,分别根据造型特征、用料特征和工艺特征,对官造宫廷家具的风格逐一作了详细的研讨和介绍。因为清宫家具中紫檀器占主导地位,所以该文可作为本文的参考。因原文较长,特摘录缩写后编排在本文之后,此处不再赘述。

      官造风格的家具,从观感上就与一般民间的家具有实质的区别,行话说就是十分“开门”。对此,有一定经验的人士,是不难作出准确判定的。当前,鉴定清宫家具的难点主要在于辨识近些年来铺天盖地的伪品。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一定数量的仿制宫廷家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作伪已不是简单的新料仿旧作旧。因此,对改制及修复等辨别也是对鉴定者水平的考验。

  二、采用西洋装饰或采用西洋建筑元素作为构件的家具占有很大的比例。

  与西洋艺术相结合是清宫家具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多年来,在陆续发现的流散在各地的清宫家具中,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了一个现象:即与故宫中陈设的家具相比,圆明园内陈设的带有西洋装饰或采用西式建筑元素作为构件的家具,所占的比例远比故宫的多。

  例如,在朱家晋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册中共收录了246件家具,这些家具绝大多数是清宫旧藏,其中带有西洋装饰的仅有七件,比例不足百分之五。而三十年来,笔者所见的流散在社会上的清宫家具,这一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
  
  仅以本书介绍的悦华轩珍藏的六件家具(一件炕桌、一对扶手椅、一件圆桌、三件案子)为例,其中三件的雕饰就有西洋卷草和花卉。

  应顺便说明:带有西洋装饰的清代家具,有三类完全不同的类型,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千万不应混淆。三类家具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1.清宫家具:就整体而言,清代宫廷家具在与西洋艺术相结合上是成功的,大多数中西纹饰图案的设计都很巧妙自然,令人称绝。更关键的是,风格统一,颇具美感。

  2.外销家具:在清代,广东、江南等地曾大量制作过供出口的外销家具。西方称“China Trade”。这类家具更多的倾向西式造型,但采用中式家具的结构。就整体而言,虽采用中式传统结构,但榫卯多有“偷手”之嫌。用料、选料也较差,且制作工艺相对粗糙,做表面功夫居多,属典型的“行活”,能称得上精品的数量很少。

  3.清代晚期的红木家具:受殖民主义文化侵蚀,清代晚期和民国时期制作了数量较多的有西洋装饰的红木家具。就整体而言,这些家具造型僵硬,装饰已无美感可言,它们并不是在艺术上中西结合,而属生搬硬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是衰败社会的畸形产物。

  以上三类家具,相互之间都有本质上的不同,反映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三、形式更富于变化

  标新立异、富于变化是清宫家具的另一主要特征,从式样构思、造型设计到装饰手法,其本质上追求的是“新”和“奇”。对此,笔者在《清代家具》一书中有专题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相比之下,圆明园家具在追求奇巧、标新立异方面似比故宫中的家具更甚。稍加思索,不难分析出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从功能上看,故宫主要是政务府的宫殿,勤政兼居住,显然更重视正统性。而圆明园是园林,以居住休闲为主,兼朝仪勤政,更注重生活情趣。园林建筑和家具的设计,当然会更强调装饰性和情趣。二是故宫的建筑传统而单一,即便是乾清门以内后三宫的居住建筑也是传统的中式宫殿风格。而圆明园建筑既有正统式样宫殿如“勤政亲贤殿”,又有江南风格的园囿;既有中西结合的建筑,又有纯欧式建筑“西洋楼”。在同乐园还有模仿民间的街道商铺,俗称“买卖街”。在其北门一带甚至还建有田园风格的乡村草屋——“北远山村”内的“稻乡楼”。不难推断,圆明园内配置的家具当然也会是千奇百怪,多彩多姿。

  对于圆明园遭劫后家具流散的经过,在有关资料中未能查到。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据北京城南几位过去的鲁班馆木工师傅相告:他们听老一辈人传述,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两次抢劫的行为和方式都十分相近。他们先是将掠获的对象(包括相当数量的家具)拉到天坛南门内的大空场及附近的使馆,随后组织分脏性的内部拍卖。因家具尺寸较大,未能全部拍卖掉,又不便于都运走,所以侵略军在离开之前又组织了对市民的出售。因束晓市在天坛的南门附近,工匠们说这也是代表北京家具风格的硬木器行“鲁班馆”早年能在此处扎根的原因之一。

  圆明园实在是太大了。被焚毁后,残存的建筑内还有相当数量的门、窗格、隔扇家具及精美的内檐饰物。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因社会动乱,圆明园又不断遭受盗抢袭扰。至民国时期,园内所有对象终被洗劫殆尽。

  据传,清政府于光绪年间试图重修圆明园时,在京城广发告示,并派员督办收缴流散在京城的圆明园遗物,但此行动实际上流于了形式。记得当年鲁班馆的匠师们还能很具体地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某位曾被慈禧太后认做干儿子的贝勒,是收缴的官员,中饱私囊,将缴来的家具据为已有。后来,笔者确实在其后代的家中看到了这些家具,其中包括一对硕大的紫檀大四件柜,其八扇柜门满雕的花鸟纹与雍正时期清官珐琅彩瓷器的花鸟纹饰的画片如出一辙,精美无比。一个硕大的紫檀坐墩,大弧度的腿足均由整料挖出。其中,给人留下深印象的是一对紫檀彩漆多宝格,形式之繁复,超过笔者所见到的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所藏的几件相同形式和做工的多宝格。这三件令人称绝的家具,无疑应是圆明园之旧物,也印证了老人们传言的真实性。

   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陆续发现的清宫家具的数量可以证明,当年从圆明园流失散落在北京地区的家具为数不少,追根寻源还可以获知当年这些家具在北京的三个主要流向:一是被古董铺所购,二是被北京的硬木家具修理和制作作坊(如鲁班馆)所购,三是零散地进入了百姓之家。

  当年古玩铺和鲁班馆所得的这些家具,有不少又转售给了京城的几家大户人家和一些较有名望的老字号商铺。如关伯珩(冕均)关家,郭世五(葆昌)郭家,朱幻平(文均)萧山朱家,同仁堂乐家等。这些大户人家家中和不少有名望的店堂内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清宫紫檀家具。朱家晋先生曾相告:他家中的近三十件紫檀重器都是在民国初年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古玩铺送到家里来的,其中特别精美的几件重器如紫檀叠落式六足大画桌、紫檀嵌白玉小宝座、紫檀雕古玉纹大架几案、紫檀雕蝠庆纹大罗汉床,有可能是圆明园之物(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批家具已由朱家捐赠给了承德避暑山庄和浙江省博物馆)。

  除售出的家具之外,京城的古玩铺和鲁班馆也留下了不少精美家具,其中一些作为珍品陈列在店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东、西琉璃厂的诸家古玩店中,都陈设有清宫家具。尤其以宝古斋、虹光阁、韵古斋、敦华斋、庆云堂、悦雅轩几家店中的家具,既多且精,令人称羡。据老匠师们回忆,当年鲁班馆各店号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美器。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这些精美的家具又聚在了一起,归于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

  较早对家具产生兴趣的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无人不知,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当年有一个很大的家具库,里边的家具堆积如山,其中不乏清宫家具之重器。

  当年散落在民间的清宫家具,有的一直保存在京城,有的则随时空流转,流散到了全国各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热潮兴起之后,一些倒爷们如“水银泻地”般地(王世襄先生的描述)又在全国范围内将这些家具陆陆续续地“挖”了出来。有的器物甚至是从内蒙古、甘肃等边远地区被“淘”出来的。可惜的是,因保存环境较差,加之饱受动乱的磨难,这些从“纯民间”再寻回来的对象,几乎没有几件完好无损,多数仅除一些残损的部件和饰件。然而即便是残件,仍有相当的艺术和工艺价值,类似瓷器的瓷片,不仅仍有收藏价值,对研究而言更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比之下,流落在海外的清宫家具,保存相对较好。当今,美洲和欧洲的大型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清宫家具。多年来,在国际两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德的拍卖中,偶尔尚能见到几件清官家具。这些家具大多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私人收藏。

  笔者回忆近三十年所见到的流落在故宫之外的清代宫廷家具总数过百件,件件富有个性,很多工艺手法和设计之绝更是令人称奇。相信见过较多的这类器物的人士,当有这样的体会:当年圆明园中陈设的家具会比故宫的更为精彩。若有朝一日,能组织起一个大型的展览,全世界收藏有清宫圆明园家具的公私收藏机构将其镇馆之物贡献出来,使这些幸存下来的宝物能成规模地再聚集在一起,让今人一睹其整体风采,再现历史上曾有过的灿烂和辉煌,实为一件幸事。

相关标签:

在线客服

13524065555

13524065555

分享